多国政要密集来访中国,中国迎来外交来访热潮

发布者:团委发布时间:2023-04-30浏览次数:240

路智宏(金融22402班)

今年全国两会之后,中国迎来了新一轮主场外交热潮,45日至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来华访问。一位是欧洲大国元首,一位是欧盟主要机构的领导人,同时开启中国之行,在中欧关系交往史上打破了惯例。在马克龙和冯德莱恩访华之前,西班牙首相、马来西亚总理、新加坡总理、日本外相等多国政要刚刚结束访华之旅。除了多国政要,辉瑞公司、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宝马集团等跨国公司高管也纷纷来到中国,走市场、谈合作,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多国政要及企业高管密集访华,释放了什么信号?在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世界为何坚定看好中国?下面我们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说明。

共享发展机遇,维护世界和平

从中国方面来讲,一方面共享发展机遇 促进共同繁荣。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作用更加明显。10年来,中国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创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设立丝路基金,推动《中欧投资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这充分说明中国积极推动与各国共同发展,为全球发展事业开辟更加光明的未来。另一方面破解安全困境 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将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环顾全球,世界并不太平。地缘冲突、集团对抗、恐怖主义、生态破坏等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恃强凌弱、强权政治等霸权行径危害加重。破解全球安全困境、实现普遍安全和持久和平,世界把目光华球体育投向中国。在2月底,中国政府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为解决危机提出全面、综合、可行的方案。 310日,在中国的主持与推动下,沙特和伊朗达成协议,决定恢复外交关系。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积极努力推动世界实现和平、安全与稳定,彰显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维护者的负责任大国担当。

转变外交关系,寻求发展出路

从欧洲方面来说,一方面说明欧洲国家开始意识到不能完全依赖美国,需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欧洲正在努力从“美主欧从”的外交关系向“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转变,建立更加平等的欧美关系而努力。其中,“战略自主”频繁出现在欧盟和法德官方文件中并被纳入欧盟的全球战略;202012月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ECAI)谈判如期完成法国总理马克龙,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和欧盟主席冯德莱恩等西方重要领导人访华都说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各国经济,欧盟亦成为“重灾区”,2020年全年经济负增长已“板上钉钉”,未来的经济恢复之路也显得尤为漫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是2020年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经济恢复势头也相当可观。经济发展的现实不但让德国、荷兰等支持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的国家态度更加积极,就连一直态度保守、顽固的法国、波兰等国在最后关头也不再嘴硬。进入2023年,欧洲仍然深陷经济严冬之中。能源危机、通胀高企、制造业萎缩等多重压力,给欧洲经济复苏前景投下阴影,解决经济发展危机已经显得迫在眉睫。

时代潮流向前,人类命运共同

从全球方面来说,一方面说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各国相互依存,联系更为紧密。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不同制度、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从而使各方通过双赢、多赢方式实现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成为可能,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单打独斗。 另一方面,各国需要合作应对全球性问题。当今世界仍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明显升温,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独解决这些问题,国际社会必须携手应对。大国之间相互借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对话、各国加强合作的新趋势日益明显。同时,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当今时代,各国经济彼此依存,利益交融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外国政要有意密集来访,不仅显示中国所坚持的开放、协商、共赢的态度与发展成就受到世界认可,还显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各国相互依存,联系更为紧密。

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未来的中国,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必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华球体育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