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国风”吹过的秋冬季

来源:法商时代发布时间:2019-01-03浏览次数:502编辑者:法商时代

法学18402 梁灿


      2018年最后的几月,各大卫视平台推出了许多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艺和商演:11月份的《国风极乐夜》《上新了,故宫》《国风美少年》、十二月份《国家宝藏》第二季…节目获得关注度的同时我们也当思考这种方式的优越性和短板。

      相较于某一时期的泛娱乐化、营养度极低的快餐综艺大行其道,具有文化质感的电视节目也许更能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中国拥有悠久历史,可溯源挖掘的信息很多,是节目策划主题很好的养料,将传统文化和综艺结合,并运用科技创新方式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传统之美,不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可以获得一定效果。

      另外,受到经济、时间等因素制约,即便有许多人热爱传统,也不一定有机会实地勘游或是完整的了解其中运作。此时,经过筛选、精粹后的节目可以用较少的成本赢得巨大效益,也可以起到传递知识的作用。

      以《上新了,故宫》为例,看过节目的观众,一定对一只名叫“鲁班”的御猫印象深刻,萌萌哒的外形柔和了故宫的厚重与威严,节目将“鲁班”拟人化,用故宫的猫讲述故宫的故事。这是一个特殊而巧妙的操作,故宫里大概生活着180多只御猫,它们大多都是清朝宫廷御猫的后代,游客故宫观光时很少会关注到它们,节目播出后,我想会有许多“吸猫人士”专程去故宫看御猫了。节目中穿插的小剧场用现代科技与表演艺术结合,将表演者的影像投影到故宫实景中,还原的服饰器具,仿佛画中人走来,古与今在对话。节目的重点在于文创,每一期一个主题,节目组会收到各大艺术设计类高校学生的投稿,融入了故宫文化元素,采用新兴构思设计,让“故宫文化”融入大众生活。

      当然,万事都有头一遭,《上新了,故宫》在制作方面也不是面面俱到。比如,节目的时长问题,每一期虽有固定主题,但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杂,在一个小时左右的节目里想要全部展现会显得有些仓促,只能略讲皮毛,再加上小剧场、嘉宾介绍、文创展示这些内容的融合,会让观众应接不暇。所以,每期节目播出后,官方公众号都会补充很多遗漏的知识系列,这也算是一种弥补的方式。

      除此之外,在此类综艺制作的大环境里,也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披着文化的外表,来获得流量…参差不齐的制作,终归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节目都会有固定的收视群体,有华球体育年轻拥趸。这也给出了一个信号:这是一条可以继续下去的路,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希望出现更好的文化载体。

      好与坏的考量,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传统,革故鼎新,电视综艺等方式让年轻人乐于了解、接受、喜爱“中国风”,从而深入到中华传统体系的脉络中去,这种方式的创新才刚刚起步,不停下脚步,才能越走越远,我们也鼓励当代大学生为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