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月 (税收18401班)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在2020年的上半年里,我们经历了新冠病毒的爆发、洪涝灾害的侵袭⋯⋯所有人为了活着已经拼尽全力。当年的千禧00后、被冠上“年轻、叛逆”的90后们,经过20年的成长,成为国之栋梁,走在了建设祖国的前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去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察时,曾寄语科研工作者和广大师生:“生逢其时,为之奋斗吧!”意在告诉青年一代:我们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伟大的目标,理应向前奔走,脚踏实地地干实事!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有三方面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爱国、人才和创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自己爱国爱民的情怀。这句话,习近平总书记也同样说给了青年一代。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虽比不上当年慷慨喊出“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但如今国家早已崛起,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我们要做的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融入到建设祖国中去,努力做到金庸先生笔下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中。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力发展科研时,多少在外学习或工作的科研工作者们不顾一切、怀着满腔热血和沉甸甸的爱国情怀决意回国。他们在茫茫黑夜中探索、行走,与自己的研究融为一体。我明白,你也知晓,我们生在好时代,前辈的心血不敢忘,踏着他们用泪和汗水换来的康庄大道,心里念着早已刻在骨子里的爱国情怀,昂首阔步,用寒窗苦读的十几载换取伟大祖国建设进程的一小个千分点。
国家的建设需要人才,国家越来越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从新中国建立到义务教育的普及,再到高等教育的培养,国家倾注了大量心血。许多地区推出了大学生实习的政策,大学生可利用寒
暑假期在政府部门的安排下就职于企业与机关,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不再是“书呆子”,在各种社会平台和资源的聚集下,遇见新机遇、迎来新挑战、怀有新目标,向“人才”靠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如何“兴”,我们还在不断探索,但“尚未一春之绿,何来万古长青”这句话总归是明白的。勇挑重担、受到打磨与历练,方可凝聚精华,担起国家栋梁之任,在好时代成为好人才,让国家更“兴”。
想要国家有更好的发展,创新是必然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我们青年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有创新自信。何为创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创新。我们要结合国情,有原创性的突破,模仿是行不通的。创新就是要打破旧的思维,得到新的发展。中国令世界人民羡慕的移动支付就是打破了常规,便利了人民的生活。创新是发展的动力,青年人要发散自己的思维,敢于否定、敢于质疑,走出新的道路。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的医疗工作者将生死置之度外,从五湖四海赶来支援武汉。其中不乏90后的年轻人,他们笑着说是为报当年“非典”之恩,投身于抗击疫情的一线。在山洪暴发后,部队增援,笔挺军装下的身躯很结实,脸庞却稚嫩。于千禧年出生今年刚好20岁的战士,在洪涝到来之时成为了百姓和灾难中间的墙壁。那些孩子早已在不知不觉间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大树,不再是娇嫩需要呵护的“花朵”。
青年人正在一步步朝着前辈走去,慢慢卸下他们的重担,扛在自己的肩上。青年一代,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共享了祖国走向繁荣昌盛的果实,也将接过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继续向前奔跑、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