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先锋]人民的好医生、模范共产党员---张应天

全国首届“中国医师奖”、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武汉十大新闻人物……面对荣誉,市六医院名誉院长张应天教授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因为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比病人更重要。

    “从医50年,病人就是他的一切。他恪守医生的天职,是一名杰出医生,也是一名模范党员。”市六医院党委书记谭毅新由衷地说。

    “从医50年,他始终秉持一个原则:让病人得到最合理的治疗,尽可能为病人减轻痛苦,尽可能为病人节省费用。”

    几年前,内科一位心脏病患者,因腹痛原因不明,请张应天会诊。张应天分析后判断,是大便干结所致的肠梗阻。为验证结论,年过七旬的张应天戴起手套弓着腰,亲自为患者从肛门里掏干结的粪便,足足掏了半个小时。患者家属感动得热泪盈眶。

    “共产党员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医生,就要一切为病人服务。”这是张应天的座右铭。

    一天夜里,医院收治了一位发生感染的外科病人,按病情,需要注射一种免疫球蛋白,可药房没有存货。正在家休息的张应天得知后打电话告诉医生:“直接与药房主任联系。怎么可以这样呢?病人要是你的父亲怎么办?”药最终在有效时间内买到了。

    张教授视病人如亲人,一旦有医生置病人的利益于不顾,他训起人来毫不留情。手术室一名护士清楚地记得她曾经的一幕。

    夏日的某天,38℃高温。这名护士把手术室温度调至19℃,张教授走进手术间感觉比较凉,当时就问原因。护士回答:“手术医师穿的手术衣太厚,感觉会很热,所以我把温度调低点。”张应天听后怒吼:“这样不可以!马上把温度调上来!”看到护士委屈的泪水,他解释说:“我们凡事都要首先替病人考虑。麻醉和手术有可能造成低体温,如果室温再一低的话,就会影响病人的末梢循环,对术后恢复不利。尤其是大手术,最佳温度为24℃-25℃,而且要注意病人的肢体保暖。”

    为节省患者的费用,他要求科室医生:不必做的检查坚决不做,能用国产药的,就决不用进口药,能用低价药的,决不用高价药,要尽量为病人节约每一分钱。
有一次接诊一名外医院转来的病人,诊断后,他将费用高昂的化疗转给了病人大病统筹所在医院,本院医生想不通。他说:“医院不能只想着赚钱,而要多为病人着想。”

    “从医50年,他始终秉持一个原则:让病人得到最合理的治疗,尽可能为病人减轻痛苦,尽可能为病人节省费用。”外科病区主任朱岭评价。

    “在病患者心中,他是技术精湛的名医;在年轻人眼里,他是甘当人梯的前辈。”

    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外院医生根据CT诊断为肝癌。病人辗转来到六医院,张应天仔细询问病史及检查后,认为老人肝脏的病变可能是脓肿,而不是肝癌,经过穿刺引流,证实了肝脓肿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