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七大报告中教育理论的新提法

      中共十七大报告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体现了“中共十七大主打民生牌”, 坚持“人民本位”的政治取向,将加大力度、加快速度解决人民的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化解社会矛盾。2002年底,胡锦涛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一系列重要观点,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努力解决好实现什么样的教育发展和怎样发展教育的问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教育系统的光荣使命。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灵魂与精髓,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关键的一条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和推进学校教育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发展社会教育理论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提法: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这是中共十七大有关我国教育方面发展的重要目标。报告强调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对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进行的新的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历史起点谋划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路,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对教育事业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人力资源强国,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重视。
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明确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首位。从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坚持“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的核心思想,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把经济建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江泽民在会上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同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设中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列为今后15年直至21世纪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
      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科教兴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
       人才强国战略: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 “人才强国战略”被正式提升为一项新的国策。人才成为一项国策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人力资源也成为国家第一资源,有许多方面的标志性意义。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这一项国策的出台作为里程碑,在国内国外引起极大反响。用胡锦涛主席的话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三个必然的要求: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职能地位的必然要求。
      国家人事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克良:中国的特点就是人多,但现在看来是一个包袱,在这个战略的指导下,要通过加强能力建设,把这个包袱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加大对人才的投入,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把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这个战略不仅对国家层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对我们社会中每一个具体的人才都有很现实的意义,鼓励每个人都成才,人人都做贡献。人才难得,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做的一个重大判断。在全球范围内,人才资源越来越重要,相对于物质资源,人才的发展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三个因素来看:一是放眼全球,正确应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挑战,增强国家的国企竞争力关键在人才;第二个放眼全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关键在人才;三是放眼全党,深刻把握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增强党的知识能力关键在人才。
      人力资源强国,体现了党中央对国民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不仅在社会建设部分把教育问题摆在首位,而且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等其他部分也对教育相关的使命和任务进行了多方面阐述,形成了许多新的战略思路和方针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长期战略选择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多次中央全会的文件都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的要求。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和2007年8月31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当今世界,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他还深刻地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以更大的决心、华球体育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教育发展的新部署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重申十六大报告有关教育发展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把优先发展教育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一新的更高要求紧密地联系起来,集中反映了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加快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坚定信心。相比教育以往取得的成就而言,要把我国这样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任务将更为艰巨。我国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还要同“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进程相互衔接,势必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不懈的奋斗,需要政府和教育系统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因此,我们应该从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和民族前途命运出发,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关于新世纪新阶段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定位,努力把党中央的重大教育决策化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共识和具体行动。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全民族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2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是新的发展阶段教育工作始终坚持的主题
      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的精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将定位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最能够体现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于1999年发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从此,素质教育观念进入国家重大政策范畴,各地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和相关改革。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陆续发布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